公司新闻
现代雕塑变革中的趣味形态研究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5-12-01]
20世纪是一个各种文化观念交织与冲击的时代,新的意识思潮、艺术流派不断涌现,在这种局面下,现代雕塑受到各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不停的进行着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与重建,新的形式、新的表现语言、新材料的使用等等层出不穷,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审美多元化,艺术市场的逐渐完善,大众文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成为主流,“有意味的形式”使得当代的审美思维进一步得以解放,让更多人在这个时代拥有权利参与理解艺术的神圣。 现代雕塑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当仁不让的成为审美趣味变革的有力执行者,因此,能否使雕塑的个性通俗化,大众化,趣味性更强,与观赏者产生共鸣,缓解社会个体生存压力,就成为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国内众多雕塑家在利用现代雕塑的形式法则、前沿材料等艺术手段挖掘雕塑的趣味性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引起广泛争议的“有趣味的”雕塑作品,如,金峰引发争议的作品《孔子哭了》、隋建国的《梦魇》等等,这一方面说明了艺术赏赏者对雕塑作品鉴赏水平和审美要求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雕塑创作者对雕塑作品在使用现代雕塑变革中被重新归纳与阐释的雕塑艺术语言进行“有趣味的”雕塑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歧义和误解,而如何理解和解决该问题则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现代雕塑变革的视角出发,就现代雕塑的变革中被重新归纳和演绎的新形式、新观点与“有趣味的”雕塑之间的有机联系入手,通过对雕塑趣味性的基本概念重新阐释以及对现代雕塑的变革特征进行总结,论述了在现代雕塑一系列变革中出现的形式转换、新色彩的应用方式、现代科技推动下前沿材料的应用、现代雕塑环境的开放性等问题,研究得出现代雕塑的造型法则、色彩规律、新材料等基本艺术手段的使用要素和应用方法,使在“有趣味的”雕塑创作研究中现代雕塑的趣味意义与观赏者之间得到更好的契合。
上一篇:现代化城市呼唤高品位城市雕塑
下一篇:现代雕塑变革中的趣味形态研究